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2 04:47:18  浏览:920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通知

哈政发法字[2010]11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哈尔滨市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哈尔滨市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个体零散税收征收管理,规范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个体零散税收,包括未达到国家税务部门和地方税务部门(以下统称税务部门)确定的重点税源户标准的个体工商户、个体医疗机构、个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等纳税人,应当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
  本办法所称委托代征,是指市和区、县(市)税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以税务部门的名义向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征收方式。

  第四条 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应当遵循依法委托、有利控管、方便纳税、多方协作的原则。

  第五条 市和区、县(市)税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及其管理。
  财政、工商、民政、卫生、教育、文化、信息产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做好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相关工作。

  第六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单位、人员(以下统称代征单位)可以接受市和区、县(市)税务部门委托,代征个体零散税收。

  第七条 代征单位接受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应当与市和区、县(市)税务部门签订《委托代征税款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委托代征税种、范围、标准、期限、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八条 代征单位应当自觉接受税务部门的监督管理,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协议书》委托事项代征个体零散税收,并结报、解缴代征税款;
  (二)依照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为纳税人办理相关登记手续,代征个体零散税收税款时开具完税凭证;
  (三)运用计算机技术,依托税务部门建立的委托代征信息交换平台,办理代征税款等事宜,实现与税务部门的信息共享;
  (四)协助税务部门实施个体零散税收税务登记管理、个体零散税收催报催缴、日常税务巡查、个体零散税收信息采集等工作;
  (五)建立健全代征工作规章制度,制定内部岗位职责,严格日常监督管理和考核。

  第九条 代征单位工作人员,应当秉公履行职责,清正廉洁,文明服务,依法接受监督。

  第十条 代征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任何名义或者形式委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征个体零散税收;
  (二)使用税收票证以外的任何凭证收取税款;
  (三)不征、少征或者多征,提前或者延缓征收税款;
  (四)积压、挤占、截留、挪用所代征税款。

  第十一条 代征单位应当对纳税人拒绝缴纳税款等违法行为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为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工作提供固定办公场所,设立个体零散税收代征工作站,负责办理个体零散税收代征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市)税务部门按照规定向代征单位颁发《委托代征证书》,并在政府门户网站和税务部门门户网站公示个体零散税收代征单位名单。

  第十四条 市和区、县(市)税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代征单位的税款征收缴纳以及票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代征单位及其人员予以业务指导和培训。

  第十五条 市和区、县(市)税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向代征单位支付代征手续费。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止或者解除委托代征协议:

  (一)一方违反委托代征协议,需解除委托的;
  (二)代征单位发生合并、分立等情况需重新委托的;
  (三)税务部门管辖权限或者税收政策变化等原因需解除委托的;
  (四)因其他情况需终止或者解除委托的。

  第十七条 工商、民政、卫生、教育部门应当及时向同级税务部门提供个体工商户、个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医疗机构、社会力量办学等登记、许可以及其他有关信息。

  信息产业部门应当建立完善个体零散税收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前款所述各部门提供信息与税务部门系统共享。

  第十八条 市税务部门定期组织召开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委托代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九条 市和区、县(市)财政部门应当为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第二十条 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个体零散税收代征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建立健全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工作考评管理制度,考评结果纳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年度绩效考核。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代征单位及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未按照《协议书》委托事项代征个体零散税收,结报、解缴代征税款的;
  (二)使用税收票证以外的任何凭证收取税款的;
  (三)不征、少征或者多征,提前或者延缓征收税款的;
  (四)积压、挤占、截留、挪用代征税款的;
  (五)违反协议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行政处分权的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行政问责的有关规定予以问责:

  (一)区、县(市)人民政府未建立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工作考评管理制度的;
  (二)市和区、县(市)财政部门未按规定为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工作提供必要经费支持的;
  (三)工商、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未向同级税务部门提供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医疗机构、社会力量办学等登记、许可以及其他有关信息的。

  第二十三条 本市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具体规定由市税务部门制定。
  本市个体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经费支持具体规定由市财政、税务部门制定。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


关于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的通知
体群字(2000)0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委(体育局):
  根据目前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中出现的一些新问 题,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现就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分管领导及具体负责人员,要在贯彻实施《体育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真学习《制度》和原国家体委下发的[关于下发《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 级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各项条款([94]体群字151号),并在工 作中严格执行。
  二、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培训工作中,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通知》第 二条的规定执行。特别是确定培训单位,均须经同级体育行政部门决定或批准,并报上一级 体育行政部门备案;对未按规定程序经体育行政部门决定或批准,擅自进行培训的,其培训 考核结果不予承认。
  三、在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评审、批准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遵照《 制度》第十条、第十二条和《通知》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对相应等级的社会体 育指导员严格按规定进行评审和批准,并按批准授予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同时,将各年度内 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授予情况和简要工作情况填入《 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授予情况统计表 》(见《通知》附表六)上报我总局群体司。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
二○○○年七月十二日

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关于小口径步枪的管理办法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关于小口径步枪的管理办法
市政府



一、小口径步枪射程1200公尺,杀伤力在800公尺以内有效,应列入武器管理范围,私人不得持有和购买。
二、开展射击运动所用的小口径步枪,允许机关、团体、工厂、企业、学校集体购买和集中保存,不得发给个人持有,必须将枪枝牌号、数量、号码送公安机关登记批准,领取证照。
三、各单位对所有枪枝应详细登记,指定专人保管,并将保管人的姓名、职务送公安机关备查。
四、小口径步枪只准在指定的射击场所使用,严禁在射击场以外的任何地方射击。
五、实弹射击应有组织的进行,并遵守射击场的各种制度;使用民用射击场射击的单位应将射击的日期、地点、参加人数事先向当地公安分局备案;射击前后对枪、弹应严密进行检查,保证安全。
六、射击运动的领导机构和公安机关,对于枪枝、弹药的保管和使用情况有责进行检查。
七、个人现已持有的小口径步枪,应在本办法公布后一个月内,到当地公安分局登记,听侯处理;单位现有的小口径步枪,应按上述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八、违反本办法之规定,应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因射击造成伤亡事故者应负刑事责任。
九、全体市民对于使用小口径步枪的人,都有按本办法进行监督之责



1957年5月23日